清代“三山五园”主要包含了三个层次
“三山五园”的城市历史景观并非是指众人所熟知的园林景观,而是包含了乡村景观、农业景观、军事景观等多种景观类型,在历史上这些景观都因为满清皇权的需求而被有机地组织在了一起,形成了多元化的“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观,并且早已成为了北京西北郊的历史符号,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想要理解其景观多元性背后的原因,就必须了解“三山五园”的结构。总体来看,清代“三山五园”主要包含了三个层次:首先是由多座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所组成的园林核心区,其中的园林类型既包含了圆明园等多尺度的人工山水园林,清漪园等大中型自然山水园林,也包含了静宜园等多尺度的自然山地园林,其景观类型丰富多样、层出不穷,在海淀一带连绵不断、蔚为壮观,可谓真正意义上的“万园之园”亦正亦、四已用。其次是各园林之间穿插的中间过渡区,该地区在空间上占据了“三山五园”的大部分土地,包含了水利、农业、居住、商业、宗教等多种功能的聚落,为皇室的园居生活源源不断地提供物质上的支持,其景观风貌主要依托于海淀土壤肥沃、水源充沛、气候适宜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以及古代劳动人民适度改造自然的生态智慧,主要体现为华北地区难得一见的江南水乡风光。
再次是由圆明园护卫营、健锐营和外火器营这八旗“外三营”所组成的军事防御区,它主要分布在“三山五园”的外围,驻扎有大量的清军精锐部队以保卫皇家园林的安全,同时是重要的军事演习基地,在景观上主要体现为模拟战场、依山而建的碉楼以及军营、团城等形式。